註冊
登錄
會員
標籤
統計
幫助
景鴻天地
»
各項技能
» 捕蠅植物豬籠草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發新話題
發佈投票
發佈商品
發佈懸賞
發佈活動
發佈辯論
發佈視頻
打印
捕蠅植物豬籠草
kinghungip
景鴻
剿匪滅共
UID
1
帖子
2890
精華
1
積分
29046
閱讀權限
性別
男
來自
香港
在線時間
249 小時
註冊時間
2014-11-22
最後登錄
2020-9-19
個人空間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1
#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7-5-29 23:05
只看該作者
捕蠅植物豬籠草
豬籠草為豬籠草屬(學名:Nepenthes)植物的統稱,是豬籠草科的唯一屬,也是多種能夠捕食昆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其為地生植物,是攀援狀的亞灌木。豬籠草擁有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能夠通過捕捉和消化昆蟲等小動物來獲取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單獨分出一個豬籠草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認為應該將本科納入石竹目。
豬籠草又名豬仔籠、食蟲草、公仔瓶、招財進寶、袋袋平安等,為豬籠草科豬籠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或半木質化藤本植物。豬籠草原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北部地區,全世界約有67 種,大陸廣東省等地有野生分佈,主要分佈在海南和廣東的湛江、珠海、中山等地。豬籠草葉籠形態誘人,是華南地區常見的一種食蟲植物。
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附生於樹木或陸生,攀援生長或沿地面生長。葉片一般為長圓形,末端具籠蔓。籠蔓的末端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並具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後才會開花,花通常為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雌雄異株。花小型,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株高0.5 -2.0m,附生性,莖平卧或攀緣。基生葉密集,近無柄,基部半抱莖,莖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或具睫毛狀齒,中脈延長成卷鬚,末端有一小近圓筒狀瓶狀葉籠,瓶口邊緣較厚,上有小蓋,成長時蓋張開,不能再閉合,籠色以綠色為主,有褐色或紅色斑點和條紋。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與葉對生或頂生,無花瓣,花期4-11月,花紅色或紫紅色。
常見同屬觀賞種類有胡氏豬籠草、庫氏豬籠草、勞氏豬籠草、血紅豬籠草、緋紅豬籠草、華麗豬籠草等。
豬籠草喜溫暖、濕潤、半陰、遮風的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生長適溫25℃-30℃,低於15℃停止生長,10℃以下受凍。在高溫高濕的環境生長才能旺盛。土壤要求疏鬆、肥沃、透氣、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土。
繁 殖
可用播種、扦插和壓條繁殖,但以扦插和壓條繁殖為主。
播種繁殖此法常用於育種。豬籠草為雌雄異株植物,結實率較低。在原產地通過人工授粉,可提高結實率。8 -12 月蒴果成熟後,採種立即播種,播種適用育苗穴盤,並置於溫室內或小拱棚內。基質適用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配製的混合土,每穴1 -2粒,播後覆蓋一層細土,使種子呈半隱半露狀,然後噴水使其充分濕透。豬籠草種子萌發需要光照,因此放在明亮的地方有助於發芽,但不可陽光直射,否則強光導致的高熱會殺死幼苗。溫度保持在25℃-28℃,相對濕度在75% -85%。以後每天觀察土壤濕度,注意噴霧保濕,保持基質濕潤,忌強光直射,必要時需用85%-90% 的遮陽網遮陰。約6-7 周後即可發芽,苗期注意立枯病或猝倒病的防治。約半年後,小苗就可以進行移植。
扦插繁殖
可在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硬枝扦插。
扦插基質選用中河沙、新鮮黃泥、泥炭土按1:1 :1 混合後作扦插基質。配製後用殺菌劑對土壤進行消毒。
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未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下枝條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長8 -10cm 並帶3-5 個芽點的枝條作插穗。如果葉片過大可剪去2/3 或留頂部2-3 片葉,以減少葉面水分蒸發。硬枝扦插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作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5 節,剪取插穗時需注意,上方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0.5cm 處平剪,下方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cm 處斜剪,剪口要平整,刀要鋒利。
扦插管理
1.
水分
。扦插前要把苗床澆濕,以免損傷插條,扦插深度有1 個節入土即可。插後要及時澆透水,使插條與土壤密合,以後正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或每天噴水1-2 次,每次噴霧1-2 分鐘即可,或1天噴1 次水。
2.
溫度
。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25℃,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插後35-40 天左右生根,50-60 天左右可移栽上盆。如溫度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髮根會推遲7-10 天。若高於30℃,插穗上、下兩個剪口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爛,且溫度越高,發生腐爛的概率越大。扦插後遇低溫時,應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若溫度太高,需給插穗遮陰,同時進行噴霧,每天噴2-3 次。晴天溫度越高,噴霧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3.
濕度
。扦插後必須保持相對濕度在80%- 90%。沒有生根的插穗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必須通過噴霧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陰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噴2-3 次。過度噴霧插穗易被病菌而侵染腐爛。
4.
光照
。光照越強,則插穗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水分越多,越不利於扦插成活。因此,扦插後必須遮掉60%-70% 光照,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漸移去遮陽網,晴天每天下午4 時左右除去遮陽網,第二天上午9 時左右再蓋上。
壓條繁殖 有些品種的豬籠草扦插成功率較低,因此可改用空中壓條法繁殖。選擇一段接近末梢的枝條,在其頂芽下端約2-3 個節間進行環狀剝皮,剝皮的厚度約為莖直徑的1/4,也可切出一個深度達莖直徑1/2 的切口,可得到與環狀剝皮一樣的效果。將莖上的切口塗上一些生根劑與殺菌劑,再包上一層厚實的濕水苔,厚度至少5cm 以上,最外層則用一層保鮮膜包住,以防水分蒸發。生根後剪離母體上盆栽植。
栽培管理
栽培基質 豬籠草偏好較酸性的介質,喜疏鬆、肥沃、透氣、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土。栽培可以將泥炭土、珍珠石、蛭石以1.5 :1 :1 的比例混合後使用,加上木炭屑、干牛糞碎塊為栽培基質,混合時應注意加水攪拌均勻,以便讓介質充分吸收水分。或用泥炭、水苔、樹葉加碎牛糞、木炭屑與黃沙混合作基質。
移植上盆扦插苗根系長到3-5cm,並發出新芽即可移植上盆,播種苗長出3-5 片真葉時可移植上盆,移植後要立即澆透定根水,使土壤與根系密合。並放置在遮陰的環境養護10-15 天。因移植時根部損傷,為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減少蒸發,需要對苗木進行摘心。
摘心整型為了促使植株矮化、豐滿,需要進行反覆摘心處理。一般在幼苗長到高8-10cm 時進行第1 次摘心,第2 次摘心待芽長至4-6cm 時可把頂芽摘掉,如此反覆幾次,可形成豐滿的樹冠。已開花的大植株1 年可進行多次修剪,第1 次修剪結合早春換盆或扦插繁殖對枝條進行整理,第2 次修剪在蒴果成熟後進行。
澆水 豬籠草對水分特別敏感,生長期間需經常噴水,春秋季每天澆水1-2 次,夏季每天2 次,冬季1 次,始終保持較高的濕度,並經常在葉面及周圍噴水,如過於乾燥,捕蟲囊就長不出來。
施肥豬籠草對肥料的要求比較嚴格,通常宜在每年春末至秋中的生長旺盛期,每月淋施1-2 次稀薄的有機液肥或緩釋性顆粒肥,施於根部,也可葉面噴施。肥料養分要均衡,不要單施氮肥,以氮肥為主即可。施肥要均勻,不要過多或過少。若施肥不足,營養不良,輕者長出的捕蟲囊既少又小,且色彩暗淡,觀賞價值降低,嚴重時則長不出捕蟲囊而失去觀賞價值。但若施肥過多,植物生長旺盛,也易出現因養分太多而不長捕蟲囊的現象。
光照 豬籠草對光照的需求比較特殊,喜光線充足的環境,又怕強光直射,光照不足則植株生長弱小,葉片和捕蟲囊變小,甚至長不出捕蟲囊。至於光照強度多少為宜,不同種類之間差異很大,可通過捕蟲囊外表色澤判別。通常強光下長出的捕蟲囊色澤會變紅,而弱光下長出的捕蟲囊除纖細外,表面多為暗綠色或無光澤。通常情況下,夏季需避強光直射,或用遮陽網遮陰,以防強烈的陽光灼傷葉片,秋冬季則置於陽光充足處,有利於葉籠的生長發育。豬籠草喜散射光照環境,不耐夏季強烈光照直射,也不適於陰蔽處養護,過強的光照會灼傷葉面及葉籠。過於陰蔽豬籠無法形成或畸形、變小等不良反應,色彩也暗淡。冬季則需要較好的光照條件,不需遮陰。
溫度生長適溫為25℃-30℃,3-9 月為21℃-30℃,9 月至來年3月為18℃-24℃。冬季最低溫度不低於18℃,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緣遭受凍害。
濕度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只有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空氣濕度在80%-90% 時生長最佳,所以要勤澆水(水中應不含石灰質),保持土壤潤而不濕。一般每天1-2 次,保持葉面濕潤,且籠子水位有1/3,這樣籠子就不容易枯掉。
園林應用
豬籠草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適用於室內盆栽擺放或吊盆觀賞。又因其葉籠可殺滅蚊蠅等,可點綴居室、陽台和窗台或花架、懸掛於小庭園樹下和走廊旁等,其造型優雅別致,深受人們喜愛。
防治病蟲害
1.
葉斑病
。葉片上發生水漬狀和小點,逐漸擴大,形成橢圓形斑點,褐色。病部產生黑色霉層,後期破裂。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500-800倍液、50% 多菌靈600-800 倍液、23%枯煞靈500-800 倍液噴霧。間隔10-15 天,連續2-3 次。
2.
根腐病
。在生長衰弱,對病蟲抵抗力下降時,易誘發病害的發生,使豬籠草生長無生機,根部變褐無新根、腐爛,地上部萎蔫。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施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900 倍液或50%根腐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每周1 次,連續噴洒3-4 次。
3.
黑斑病
。發病初期葉表面出現紅褐色至紫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邊緣呈放射狀,後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枯黃,早期落葉,致個別枝條枯死。發病初期噴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 倍液,或75%百菌清500 倍液,或80% 代森鋅500 倍液,每隔7-10 天1 次,連噴3-4 次。
4.
煤污病
。在發病盛期,噴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50%多菌靈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每隔7-10 天1 次,連噴3-4 次。
5.
莖腐病
。受害後莖部變為褐色,葉片失去正常綠色,小籠也失去正常顏色,嚴重時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可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 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200-1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40% 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和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 倍液等。施藥間隔期視病情而定,每隔7-10 天噴1 次,連續防治3-4 次,藥物要交替使用,以防抗藥性。
蟲害
1.
介殼蟲
。如有介殼蟲危害,可用40% 樂果乳油1000-1200 倍液噴殺,每隔10 天1 次,連噴3-4 次。
2.
紅蜘蛛
。發病初期可用50% 馬拉硫磷乳油或40% 樂果乳油800 倍液噴霧或75% 克蟎持乳油1000-1200 倍液噴霧,每隔7 天1 次,連噴3-4 次。
3.
薊馬
。發現薊馬後可用40% 樂果乳油800 倍液噴霧或75% 克蟎持乳油1000-1200 倍液噴霧,每隔7天1 次,連噴3-4 次。
種植要領
豬籠草以園藝店內就有販售的中粒赤玉土、三號蛇木屑、樹皮、無肥泥炭土作為基本介質,切勿單獨使用以避免造成爛根的問題。豬籠草不能常常澆水,其對栽培介質的水份含量是屬於較低的,通常較不喜歡過度潮溼的栽培介質。其需要的是常常「灑水」,來營造高濕度的環境。不過,仍然可用浸水法來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介質的透氣性,增加大顆粒栽培介質的比例,以免栽培介質過度潮溼。使用浸水法的一個潛在問題是鹽分的累積,由於豬籠草的栽培期間很長,鹽分累積在栽培介質中便成為明顯的問題,此時在栽培介質的表面上會出現許多黃白色的垢,這便是水中的鹽分沉澱下來了,這樣的環境會造成豬籠草生長不良。此時,可將表層的栽培介質去掉,重新鋪上一層新的栽培介質便能改善。
豬籠草的養殖方法:
土壤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透氣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樹皮屑的混合基質。
澆水
:豬籠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豬籠草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乾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
陽光
:豬籠草為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岩石的北邊,自然條件屬半陰。夏季強光直射下,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育。但長期在陰暗的條件下,葉籠形成慢而小,籠面彩色暗淡。
溫度
:豬籠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施肥
:豬籠草並不需要特別去施肥,因為豬籠草通常能自行撲食昆蟲轉化養分,如果豬籠草有蟲吃,就不用再施肥了。
蟲害
:豬籠草常有葉斑病和介殼蟲危害。葉斑病用5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洒。介殼蟲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修剪
:豬籠草的籠子是一種變態葉,因此它像其他植物的葉子一樣也會衰老枯死。一般來說,適宜條件下每個籠子可以存活若干個月。當它已經枯萎時,可以將它剪去,使得整株看起來更漂亮,但這純粹是為了好看,而與植株的健康無關。
豬籠草是一種很神奇的植物,養殖在家居中相信蚊子等一類的小昆蟲也會少很多。
來源轉自:
【維基百科及其他綜合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搜索更多相關主題的帖子:
公告榜文
UID
1
帖子
2890
精華
1
積分
29046
閱讀權限
來自
香港
在線時間
249 小時
註冊時間
2014-11-22
最後登錄
2020-9-19
查看個人網站
查看詳細資料
TOP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論壇公告
網站突發
版主諍言
新聞彙報
港聞版
港城突發
港聞聚彙
係話緊你
大陸新聞
獸礙衛中
貪官污吏
強遷濫拆
環境污染
毒食品
台灣國際
台灣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評論
生活綜合
命相星相
電腦網絡
文學探討
或許你不知的天下通識
世界科技
人文通識
生活通識
食療通識
世界通識
書籍閱覽室
政治及人文
各項技能
小說